1903年,梁启超因为妻子无法再生育,无奈接受了陪嫁丫鬟王桂荃。梁启超冷冷地对她说:“我不能给你名分,你生的孩子也不能叫你娘,只能叫姨,你能答应吗?”王桂荃痛快地答应了:“我愿意”。
1889年,17岁的梁启超参加乡试并一举中第,主考官李端棻见他年纪轻轻,文章却谈吐不俗,日后必成大器。
于是,不顾他是从穷乡僻壤出来的毛头小子,执意要把堂妹李蕙仙嫁给他。
1901年,23岁的李蕙仙和19岁的梁启超在北京完婚,婚后,李蕙仙放弃了在京城的贵族生活,跟梁启超回到了广东乡下。
李蕙仙在嫁给梁启超的17年中,只生下了二女一男,作为儿子的梁思成,从小身体孱弱,李蕙仙一度怀疑他会活不长。
在那个年代,家中只有一个儿子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而且梁启超在外面还喜欢上了一个叫何惠珍的漂亮女人,何惠珍不仅精通英语能帮助梁启超的事业,还年轻貌美,让梁启超心动不已。
梁启超想把何惠珍娶回家,便给李蕙仙写信征求同意。
李蕙仙没有大吵大闹,反而说:“你不是女子,大可不必从一而终,如果真的喜欢她,我可以禀告父亲大人为你们做主,成全你们。”
当时梁启超的父亲病重,如果纳妾的事情让他知道必定生气导致病情加重,父亲一向喜欢李蕙仙这个儿媳,纳妾之事并不会同意,后来,还是和何惠珍分手了。
李蕙仙知道,没有替梁家多生几个孩子,终究是自己理亏,但是她的身体已经受损,恐怕无法生育,就想把自己的18岁的丫鬟王桂荃给梁思成做小妾,延续梁家烟火。
王桂荃,原名来喜,也是个苦命的人。
她刚出而生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很快续弦,后母视她为眼中钉。
4岁那年,父亲也去世了,后母便没了忌惮,每天对她非打即骂,后来干脆把她送到大户人家当丫鬟换钱。
之后的6年,她又被人贩子卖了10多次,直到被卖到知府大人李潮仪家,成了李蕙仙的贴身丫鬟,日子才算好过一些。
王桂荃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她明事理,做事有分寸,深得李蕙仙的喜爱。
如今,让她为梁家开枝散叶无疑是最好的人选,对王桂荃来说也未必不是一个好归宿。
但是,梁启超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不仅提倡一夫一妻制,还和谭嗣同一起创办了“一夫一妻世界会”。
他可以让王桂荃给他生儿育女,但不能给她一个名分,甚至是小妾的名分都不能给她,孩子也不能叫她“娘”,王桂荃仰慕梁启超,还是同意了。
后来王桂荃给梁启超生了6个孩子,对于王桂荃的身份,夫妻二人都心照不宣,王桂荃也从没有要过名分。
在家中,夫妻二人都对她以“桂妹”相称。
梁启超规定孩子们要叫李蕙仙“妈”,叫王桂荃“姨”。
但王桂荃和孩子们的感情都特别深,李蕙仙离世后,王桂荃成为了大家庭感情凝聚的核心和精神支柱。
在晚辈中,梁启超管王桂荃叫“王姨”的规定早就废除,私下都叫王桂荃“娘”。
王桂荃对家里所有的孩子全都一视同仁,甚至对李蕙仙的3个子女,比自己生的孩子还要好。
梁思成和李蕙仙的女儿梁思庄回忆:“10岁时,我染上了白喉,娘日夜守在医院里,不离我左右,在娘的照料下,我才活了下来。”
事实上,王桂荃的亲生女儿也染上了白喉,她却无暇照顾,最终女儿不幸夭折。
李蕙仙在梁启超的事业上帮助颇多,不仅跟他创建了第一个女子学堂,还创办了《女学报》,而一大家子的吃穿用度和孩子的早期教育监督,都是王桂荃包办。
1929年,梁启超病逝,临终前,他拉着王桂荃的手说:“对不起,伺候了我一辈子,让你受苦了,孩子们就拜托你了。”
王桂荃哭着说:“放心吧,孩子们有我呢!”
从那以后,王桂荃成了梁家最后的守护者。
梁启超去世后,家里经济状况不好,为了维持生计,她卖了老楼,自己出去打工赚钱,无论条件多么艰难,也要把9个孩子全部送去国外留学。
很多人笑话她,饭都吃不饱了,还尽做这些没用的事,但她却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最终,她没有辜负梁思成的期望。
在王桂荃的照顾下,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都是中国鼎鼎有名的院士,梁思忠参军官至上校,梁思庄是著名图书馆学家,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梁思懿和梁思宁也先后参加革命。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家满门栋梁,竟都受教于一个没有名分的女人。
特殊时期,王桂荃因为梁启超的原因住进了“牛棚”,梁家的后代也飘零四散。
最终她没有撑到出来,在85岁那年,去世3天后,才被人发现。
他们为她裹上一块草席,将她葬在山上。
风波过去后,子女寻了过来,葬身之处早就被夷为平地,子女们为了寄托哀思,为她在梁启超和李蕙仙的坟旁,立下一个衣冠冢,为她种下一株母亲树。
碑文上,孩子们称她为“梁启超的第二夫人”,王桂荃还是用自己沉甸甸的爱,为自己赢得了名分。
她一生为了子女,无愧于心。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年代,她有了一个家,有爱,她愿意为此付出。
也许王桂荃只是很很多伟大母亲中的一个,却让人尊敬和敬佩!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