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主持人谢亚芳近照。
谢亚芳的性格勇敢、直爽、客观公正、崇尚自然,他的播音风格亲切、优雅大方,又不失沉稳干练。台上台下,他都表现出了记者应有的热情和敬业精神。
谢亚芳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文学院,并获得长江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谢亚芳曾在台湾省多家电视台担任主播和记者,参与过台湾省、越南、西藏等中国各地的深度专题节目制作。着眼亚洲、目击全球是她的理想和目标。
加入凤凰卫视后,谢亚芳有更多的机会去中国各地,进一步丰富了她的新闻采访经验。
新闻主播不是方雅的目标。很快,她赢得了现场采访的机会,主播和记者都兼顾到了。
对于非专业学生来说,实践经验是最快的学习方式。做主播,直播新闻;做记者,不定期到现场报道;对于已经实现新闻直播的台湾电视台来说,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当没有足够的记者时,个性很强、不爱求人的方雅常常承担起采访、写作、编辑和卫星传送的所有任务。“只要你把自己投入到一个充满压力的环境中,你就会学得很快,因为你别无选择。你必须前进,否则你会死。”
在她第一次加入凤凰卫视的几年后,谢亚芳感到担忧,她觉得自己离新闻现场越来越远。台湾的信息化发展越来越成熟,分工逐渐细化。作为一名新闻主播,她涉足更多领域的机会很少。
2005年,方雅在凤凰城的所有学生中率先参加EMBA,成为长江商学院EMBA项目的第一名台湾省学生。
读EMBA时,方雅开玩笑说她不认识自己的班长,著名的奥运冠军李小双,这让方雅感到羞愧,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融入内地文化的决心。
谢亚芳现在是凤凰皇牌节目 《时事直通车》 及 《华闻大直播》 的主持人。
谢亚芳负责主持两个节目,每晚7点《华闻大直播》和每晚9点《时事直通车》。在凤凰卫视,《时事直通车》相当于央视的《新闻联播》;而《华闻大直播》每天和《新闻联播》同时播出,却长期占据凤凰卫视资讯频道日播节目第一。
亚芳的爱情是另一段传奇。
新郎是银行职员。
方雅在2006年接管了《华闻大直播》。作为主持人,她要和面前的记者充分沟通,尽可能完整、详细地呈现新闻现场。也要及时从新闻中走出来,采访评论嘉宾,深度剖析新闻事件。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是直播。如何分配资源,控制节目进度和节奏,就看主持人的现场发挥了。
2008年,亚芳与认识十年,相恋七年的男友完婚,在自己的喜帖上她写下如上的字句。
附谢亚芳结婚喜帖:
这是一个从两个不相关的地方开始的游戏,在超过50亿的人群中寻找他们会在哪里相遇;这是一个七年的游戏。坚持“我就是这样”,看谁先举白旗;
这是一个记住每一个喜欢的动作和心情,为周年生日增添惊喜,看谁能打动对方的游戏。这是个游戏。你的神秘仰慕者继续,我的追求者继续。让我们看看谁最受欢迎。
这是个游戏。如果你不拿出戒指,我也不急着答应。幸福需要无比的耐力;
这是一个游戏,但我们却沉迷其中。我们的对手太顽强,太有爱心,太离不开自己。
方雅的爱情是另一个传奇。老公来自印尼华侨家庭,年轻时在外国读书,家搬了几次,留下了在美国、新加坡、香港的工作经历。在台湾短暂的一年工作中,他见过方雅,但只有一次。
没想到两年后,两人都因为长期在香港工作的关系再次相遇,开始了长达7年的“游戏”。
当方雅结婚的时候,媒体写了“女主播嫁给银行职员”的标题。
向方雅核实后才知道,她的丈夫其实是一名“青年才俊”,毕业于伦敦大学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并获得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金融MBA学位。他在香港从事投资银行业务。方雅笑着说,她的丈夫很低调。甚至在她婚礼的前一天,很多同事都不知道她老公是做什么的。
学理工科的老公经常被方雅‘嫌弃’,但在方雅生日那天,她借了朋友的金毛给爱狗人士玩;趁方雅不在,她偷偷把家里的窗帘换成了遮光布,这样她就可以在下夜班后做一个好的“白日梦”了。我丈夫体贴温柔地陪伴方雅七年,润物细无声,终于修成正果。
2012年,谢亚芳做客《非常靠谱》,聊起“老王谢”的往事,说她的曾祖父谢进军是清朝末年著名的“常胜将军”,被皇帝封为“国色”。据本世纪23年《清史稿》:“冬十月……不,湖南新化、恒、永土匪大乱,总兵谢进军、提督镇压。一天,她在一家小电视台——中国卫视新闻频道看到一则新闻主播的广告。方雅清楚地意识到,这是一个让自己半路出家的机会,而方雅也成为了中国卫视的新闻主播。
谢亚芳:一块未湿海绵,一颗蠢动心灵,悉心整饰翩翩羽翼,企盼他日振翅飞翔。
最近谢亚芳在朋友圈分享了一组时尚大片,让大家赞不绝口,感觉软软的,几乎美到没朋友。但是,方雅一句话道出了真相,看起来很美,过程崩溃。
《凤凰卫视》 主持人谢亚芳,超有女神范!
谢亚芳:这是一个非常累人的过程。姿势其实完全不符合人体工程学,但是模特真的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我觉得是全方位的累。事实上,我们曾经拍过照片。比如我们做主持人的时候,经常要拍宣传照,经常会有一些杂志采访拍照。但是,我们真的没有像模特一样认真的体验过,就是换一套衣服,换一双鞋,走。
拥有滑水者的灵敏技巧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为谢亚芳新一代记者奠定了绝佳的条件——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