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哥娱乐网 热点 主动产品大举买入 ETF成机构必争之地

主动产品大举买入 ETF成机构必争之地

本报记者万宇张凌之

被动型基金正在被以主动管理见长的私募基金和外资机构大举买入。

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部分ETF前十大持有人中出现了多只知名私募以及外资机构管理的产品。周应波掌舵的运舟资本旗下两只产品大举买入嘉实科创芯片ETF,百亿级私募迎水投资旗下产品买入多只碳中和以及ESG主题ETF,百亿级私募思勰投资则对创业板和科创板相关ETF情有独钟。此外,外资机构桥水旗下部分产品也成为多只黄金ETF的前十大持有人。

在业内人士看来,主动产品重金买入被动型基金,最直接和重要的原因是ETF的工具性和便利性,使得基金经理可以快速高效地实现其投资目标。此外,投研资源有限、在震荡市出于产品流动性的考虑都成为了ETF受到机构热捧的重要原因。

主动基金成被动产品持有人

随着基金半年报的披露,部分ETF的前十大持有人中,出现多家私募机构产品。周应波掌舵的运舟资本旗下两只私募产品——运舟成长精选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运舟顺势2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分别位列嘉实科创芯片ETF的第五和第八大持有人,合计持有该ETF1.65亿份。

百亿级私募也成为ETF的座上宾,例如迎水投资旗下多只产品买入多只碳中和以及ESG主题ETF。另一家百亿级私募思勰投资则对创业板和科创板相关ETF情有独钟。前十大持有人名单中出现思勰投资旗下产品的ETF有鹏华创业板50ETF、景顺长城创业50ETF、鹏扬双创50ETF基金、南方科创50增强策略ETF、鹏华科创50增强ETF。百亿级私募盈峰资本旗下三只私募产品均进入了嘉实中概互联网ETF前十大持有人名单。

不少外资机构旗下产品也大举买入ETF。桥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产品现身多只黄金ETF。例如,华安黄金ETF前十大持有人中,桥水旗下产品占据两席,桥水全天候增强型中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三号和桥水全天候增强型中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二号分别持有该ETF8266.46万份和1442.51万份,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五大持有人。易方达黄金ETF的前十大持有人中,桥水旗下三只产品分别位列该ETF第一、第三和第四大持有人;博时黄金ETF中,桥水旗下同样有三只产品进入该ETF前十大持有人名单。

此外,工银瑞信湾创100ETF第一大持有人为日本的大和资产管理株式会社旗下产品,持有份额1262.3万份;大和资产管理株式会社旗下产品同样进入工银瑞信科创ETF前十大持有人名单。

借助ETF实现投资目标

明明是主动管理的基金产品,为何却大举买入被动产品?投资者不禁心生疑问。

“一位投资大师说过,指数可以战胜90%的投资者,虽然主动管理的基金力争当前10%,但至少先要保证不跑输市场。”一家私募基金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作为投资经理,如果产品的底仓不配置指数产品,很难跟上市场的节奏。“事实上,今年的市场环境下,很多私募产品都以沪深300ETF做底仓。”他说。

“ETF是实现投资目标的工具,如果一个基金经理看好某个行业或赛道,买入ETF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实现其投资目标,保证他可以及时跟上市场热点。”一位私募投资经理表示,如果看好某一行业,让交易员一一下单去买个股会比较慢,买入ETF可以提高投资效率。

另一位私募基金经理表示,以买入指数产品代替个股投资未来会成为很多私募机构的选择。对于公募基金来说,投研实力相对强大,投研团队人数多、覆盖领域广。作为私募基金,投研人员相对有限,很难覆盖所有行业。因此,当基金经理看好某一赛道时,可以通过购买被动产品来实现其投资目标。

事实上,买入被动产品并非不能体现私募基金的主动管理能力。“主观多头私募的基金产品,ETF只是占据仓位很小一部分的底仓,大部分仓位还是配置了个股,何况买入ETF也是基金经理研究分析后所作出的判断和操作。”北京某私募基金经理说。

积攒低价筹码好时机

“在波动加剧的市场环境下,买入ETF也是风控的一个重要手段。”上述北京某私募基金经理表示,在今年的市场环境下,不少私募基金配置ETF也是机构出于流动性考虑做出的选择。

接下来的市场如何走?ETF还会不会是主动产品的持续重点配置方向?大江洪流资产董事长姜昧军表示,未来中国经济大概率呈现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中长期的货币宽松环境;其次,中国即将进入新的经济周期;第三,政策正在推动房地产行业尽快跨越临界点,进入新周期。他认为,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站在开启长期牛市的转折点。未来市场依旧会有波动,但长期市场整体将呈现向上的趋势。

宏利基金认为,当前市场或接近历史底部,进一步下探的空间有限。宏利基金提醒投资者,在投资中,亏损大多源于追高,在市场底部信号聚集的时候,或许是积攒低价筹码的好机会。

富国基金表示,A股市场目前估值与历史上几轮大行情启动前的水平极为接近,当前A股已无需悲观,与其盯着短期交易机会,不如从容布局长远。富国基金建议,继续坚持“哑铃型布局”,进攻可以聚焦于经济增长的供给端改善和新一轮产业周期的崛起,布局相对高波动的TMT科技成长板块;防守则重在高股息、低估值的红利策略,受益于基本面的逐渐修复和预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