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哥娱乐网 娱乐 刘青云新片正上映,刘德华新片又官宣?观众为何越来越不喜欢“香港演员”了

刘青云新片正上映,刘德华新片又官宣?观众为何越来越不喜欢“香港演员”了

文|令狐伯光

这两天前有刘青云主演的《神探大战》正在上映,7月12日刘德华监制和主演的电影《潜行》又正式官宣。

观众对于这两部香港电影还是挺期待的,但是评论里也不乏批评的网友。毕竟说到底就两点,一是这又是部警匪片,二是主演又是刘德华,还有这几年崛起的林家栋,任达华。《神探大战》除了刘青云,另外分别是林峯,蔡卓妍,谭凯,李若彤,《潜行》除了刘德华,林家栋,另外还有彭于晏,任达华,刘雅瑟,林雪和郑则仕。

这当中林家栋都55岁了,能演主角的年轻演员只有彭于晏、林峯、蔡卓妍和刘雅瑟四个,他们当中能挑大梁的其实又只有台湾的彭于晏了,这一辈香港年轻演员在陈老师和余文乐寄了后,现在只剩下谢霆锋,林峯和蔡卓妍其实都差了点,更不用提香港电影圈才捧出来的内地女演员刘雅瑟。

《潜行》官宣有的媒体还说刘德华未来几年不得了,因为未来他的主演电影还有《追龙3》《两个半爸爸》《金手指》《红毯先生》《危机航线》《战疫天使》《流浪地球2》《拆弹专家3》等等。

这还是已经确定的电影,宣传过但不确定的加起来高达十多部;刘青云的产量倒没有那么高,如果再加上古天乐和郭富城,他们可以说囊括了未来五年香港电影的男演员,我认为80%左右吧。

说来说去香港演员只剩下老一辈了,中生代男演员严重青黄不接,女演员更是几乎彻底断代。这几年由于香港大片在大荧幕狂轰滥炸,观众对于老一辈香港演员审美疲劳越来越严重,自然时不时就会表达出来。

现在不是古天乐就是刘德华?香港演员为何曾经那么辉煌

现在观众确实觉得香港演员来来去去都是那几个人,这些演员基本在香港电影巅峰时期就活跃了,从年龄和发展时间来看古天乐,张家辉已经算比较晚的了,在香港电影史上大概属于四五代吧。

8090年代的大陆几乎没有什么商业电影一说,那时候拍片都是有艺术追求的,把电影的模式也和现在完全不同,所以那会的内地演员们不叫明星,像很多音乐人一样基本都叫文艺工作者,现在都叫艺术家了。

像著名的央视电视剧版《四大名著》,基本上都是从全国调集合适的演员,邀请历史学家,专家学者,什么全国的三国、水浒,西游和红楼的专家们给演员们进行集中培训。最关键的是像《三国演义》很多大场面直接调动军队,这是今天所不能想象的。

这个拍摄时间更是长达两三年,这要放到今天的市场经济里就叫“不讲武德”。

同时期的香港经济经过50,60年代的高速发展,在70年代经济就已经发展到巅峰了,于是来自台湾,东南亚,日韩甚至是西方大量的热钱涌入;移民城市加上金融高度发达,市场需求很高。

这导致香港电影那边有一个点子,随便拉个班子就能拍电影。甚至边拍边写剧本都是常事,往往十天半个月就能完成一部电影。香港电影巅峰时期的时候,这个王晶,周星驰,甚至是李连杰,很多顶级明星一天跑很多剧组。

这个1992年周星驰巅峰时期,一年上映了7部电影被称为“周星驰年”。

这样的电影你说他能有多考究,那是谈不上的,但是商业电影并不讲究什么艺术追求,观众的主要目的其实是娱乐。由于市场经济跟风拍片是常态,就跟漫威超级英雄电影宇宙火了一样,资本都是玩的这套。

像周星驰火了因为和王晶曾经闹得比较僵,王晶就用一帮明星去捧张卫健,同样的无厘头喜剧拍烂,拍到后面发现观众不喜欢张卫健实在扶不起来为止。周润发的《赌神》火了,王晶自己一堆赌片就不说了,他们拍了多少和“赌博”相关的电影。

这样的电影市场充斥着大量工业流水线娱乐产品,但是对于演员来讲,这样大量的工作经验,也让香港演员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机会,对于演技,名气和热度的提升是有帮助的,而且当时香港虽然已经是高度市场化的市场,也有很多潜规则,但至少人家还是奉行谁有实力,谁长得好看谁上。

最终电影方面诞生了很多的经典电影,演员方面也捧出了很多顶级巨星。

混不下去来内地?很多人高估港台演员的演技,低估了内地演员

港台演员能够出来主要还是靠市场繁荣的磨炼,这个培养上众所周知并没有专业的影视院校,最出名的就是tvb自己办的培训班而已,相比中戏,北电那就是个草台班子,根本没有成体系的知识体系。

事实上tvb现在的那些老戏骨在80年初的时候演技其实很稚嫩,只不过那会很多80后第一次看到电视剧,自然就给他们加上一层回忆滤镜罢了。

有兴趣的可以重新去看当时的港剧,其实演员的演技,气质,服装和剧情都不咋地,所谓的优秀音乐很多也是搬的日本,后来80年代香港影视产业迎来巅峰时期,机会增多的情况下,几乎是个出名的演员每年最少都能跑十几场电影,才把他们的演技给磨练出来了。

就拿郭富城来说,一开始拍的电影也就是偶像电影,他的演技跟现在大陆小鲜肉差不多,但是现在都能拿影帝了,也就是说如果大陆那些小鲜肉也有这样的好机会和好资源,每年拍好几部电影和电视剧一样能磨练出来。

实际上,香港演员除了最出挑顶尖的一批,像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梁家辉,刘青云等既是磨炼多,也在表演上面真的有天赋。至于像刘德华,郭富城和古天乐差不多就是公认的努力+机会了。

除了这些顶尖的演员,老一批的香港明星演技高超并不是技术水平出类拔萃,而是本身的生活经历和角色契合。 他们最经典的形象往往是香港的市井人物(无论是发迹后或者发迹前)——他们中大部分出生市井,能够准确把握小人物的一举一动。

老戏骨接连去世,主演电影全是几张“老脸”?香港电影还能撑几年

香港娱乐产业在8090年代达到巅峰,后来进入内地70、80、90前这部分年龄段的人会有所谓的港片情怀。这个娱乐业本身就是经济发展之下的产物,建国前就有大量的艺术家生活在上海发达地区,那时候的上海比香港要牛的很多,所以民国上海就诞生了中国第一代,第二代巨星,导演和文艺名人。

建国后,国家因为文艺改造同样出现了一大批的老艺术家,年轻的人可以看看老电影,哪个不是经典。

香港流行文化的崛起和香港经济当时的强势密不可分,还有当时陆港巨大的人均经济差,这才造就了香港娱乐产业的巅峰。改革开放后,香港的文化产业给我们带来的是另外的一种繁荣,开拓了当时年轻一代的视角。

但真的要说香港老一辈演员本身就比内地老一辈演员要强多少,这就有种田忌赛马的意思了。这并不合理,因为当时内地影视产业不行,哪怕最顶级的演员也很难走上国际,因为你的作品走上国际的就不多,自然也就显得没有那么的辉煌。

香港也有功底深厚的演员,同样也有大量的套路明星。当然是因为当时香港娱乐市场更加良一些,还是没有现在内地流量明星的没有节操。

2000年后香港经济衰落,这个流行文化产业也就一并衰落,整个大环境都不行了,这个项目少了,工作机会都减少了,自然也就培养不出什么新人了。40岁以下的年轻演员其实是有的,当时最著名的有四个,吴彦祖,谢霆锋,余文乐和陈冠希。

结果陈冠希因为出事被打趴了,吴彦祖现在去美国混了,余文乐因为立场问题寄了,现在也就只剩下一个谢霆锋了。谢霆锋是80后香港男演员的代表了,85后唯一出来的两个是陈伟霆,李治廷。

这两个能扛得起大梁吗?答案是真的不行,连同一辈的内地鲜肉都不如。

黎明说了新一代香港明星不行是因为你们很一般,但是其实我当年也一般,关键是你们生不逢时,而我赶上了内地的大发展时代。

最后,我始终认为这群香港老一辈演员大概还能撑五到十年吧,就是当刘德华(60岁),古天乐(51岁)都有成龙(68岁)和梁家辉(64岁)的年龄只怕就真的不行了,毕竟现在的成龙和现在的梁家辉,甚至和刘德华同辈的梁朝伟都撑不起了。

到时就要轮到谢霆锋和吴彦祖挑大梁,那数量可比现在还不如,没法看好。

从辉煌到逃离,香港影视圈青黄不接,已经不重要了

其实香港明星当年能出来一批人,经济发展和内地的窗口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90年代末期内地经济开始迅速发展,周王晶和大量香港电影人这些也开始向大陆寻找资源,从此香港新一代演员要出来的平台不存在了。

虽然我们现在骂大陆是烂剧,但是这些烂剧给了中国新一代演员舞台和天价片酬。

香港流行文化产业衰落的背后是香港经济的衰落,同时小地方贫瘠土壤催生乏味的文艺果实,市场也只能是不可逆地萎缩下去。但是很多网友首要念头一定是:那又怎么样,人家毕竟曾经辉煌过,哪像内地小鲜肉——

现在内地和香港虽然在人均层面还是有差距,即使内地富裕阶层占比很小但结合庞大的人口基数,也是非常恐怖的实际数字。现在的内地影视只能说随着我们国家的富强和不断繁荣,连当年的香港都比不上了,背后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

不过,当国内商业影视市场逐步成熟,甚至走向多元,我想这一点也会有改变的,毕竟大陆跟香港的体量不一样,能够形成的产业规模也不一样,这种产业形成的吸力,必然会产生聚集效应。

最终也会横扫亚洲,只是需要时间和一些变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