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哥娱乐网 明星 迪士尼惊天巨变,《阿凡达2》确认引进!

迪士尼惊天巨变,《阿凡达2》确认引进!

本周一一觉醒来,好莱坞就丢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仅上任一年的迪士尼CEO包正博(BobChapek)被炒鱿鱼,而已经执掌迪士尼15年的原CEO罗伯特·艾格王者归来,重任迪士尼CEO一职,而且是一经官宣,即刻生效,这个换人速度之快,连艾格发给员工的邮件都说,“我必须承认,有点惊讶。”

不得不说,资本是无情的,CEO被辞退,也是跟普通打工人一样迅速。

在当上CEO之前,包正博已经在迪士尼工作了三十几个年头了,2020年2月份才在激烈竞争中官宣上任,艾格2021年12月31日才正式退休,他的上位还让此前一直被视为继任者的凯文梅耶尔跳槽了字节跳动(虽然也没干过试用期就离职了)

而今,包正博第一个合同期还没做满,今年6月份迪士尼董事会还顶住压力,投票给他续了三年的长期合同,基本年薪为250万美元(约1750万人民币),结果续约还没几个月,迪士尼董事会就宣布了换人决定,官宣换人的新闻也挺耐人寻味的:

“我们感谢包正博在他长长的职业生涯中服务迪士尼,包括带领公司在疫情期间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董事会已决定,迪士尼正面对着行业转型的一个越发复杂的时期,鲍勃·艾格是带领公司走过关键时期的不二人选。”

你品,你细品~

不过,说实话,迪士尼这个变动也属于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情理之中,则是因为包正博上台的这一年,迪士尼实在是作妖到天怒人怨。

11月8日迪士尼公开了2022年第四季度的财报,尽管包正博努力强调了客观因素和明年带领Disney+扭亏为盈的决心,但迪士尼今年的业绩显然低于预期,财报发布后迪士尼股价立即大跌超过13%,创下52周以来新低,今年以来迪士尼股价已经下跌超过40%。

不得不说,在包正博上任的一年,迪士尼确实是危机重重,漫威电影陷入瓶颈,主题乐园受到疫情影响,流媒体在混战中投入巨大。但是,在天灾之外,包正博惹的人祸也是非常之多。

首先是电影,在包正博时期上映的电影都是些啥?首先说最赚钱的漫威系列,《尚气》、《黑寡妇》、《奇异博士2》、《黑豹2》、《雷神4》……迪士尼这些“最能打的”电影全部无缘中国市场,而且说实话水准也不咋样。

原创电影就更不用说了,除了《失控玩家》之外,几乎一部比一部差。登陆中国的两部电影《尼罗河的惨案》和《魔法满屋》也是双双扑街。

电影之外,包正博的大嘴巴也是各种作妖,对外,他在股东会上那一番“迪士尼没有中国市场也会很成功”的危险发言让人愤怒其端碗骂娘的嘴脸,对内,他直接把电影上流媒体的骚操作也让他和寡姐对簿公堂,封杀了一系列迪士尼老演员朋友,搞得两败俱伤。

在他最看重的流媒体上,Disney+的疯狂输血和低价策略也引发了一系列负面后果。在美国国内,他的个人公关也做得极差,他拒绝谴责佛罗里达州一项限制学校言论自由的法案,引发了员工对他的不满。在被董事会炒鱿鱼之前,他本月初还解雇了备受尊敬的电视业务高管彼得·赖斯(Peter Rice),震惊了好莱坞。

一年搞出这么多幺蛾子,也是服了这个老六……难怪连报道这个新闻的迪士尼自家媒体都写到,“噩梦终于结束了”……老包得是作妖成了啥样才成了让自家媒体都嫌弃的CEO啊!

相比之下,罗伯特艾格的人缘就好太多了。他执掌的迪士尼其实也一直在危机中,但是他凭着超级好的人品,愣是在一众大佬中合纵连横,搞定了董事会,搞定了乔布斯,搞定了漫威、卢卡斯和福克斯,不断调和各方矛盾,把迪士尼的市值从480亿美元硬生生干到了2570亿美元。

也正因为他的好人缘和靠谱眼光,他一次次要退休董事会一次次挽留,2019年他的年薪达到了4750万美元,退休时很多人还期望他竞选美国总统,不过显然,迪士尼这个超级帝国在时隔一年后再一次给到他了让人无法拒绝的offer。

当然,临危受命,艾格的担子还是挺重的,2023年是艾格的本命年,这一年他接手的迪士尼,面临的挑战,内忧外患,难度并不亚于17年前他刚当上CEO的时候。

但他显然信心满满,在今天发给员工的邮件中,他说,“我对这家伟大的公司的未来非常乐观,很激动收到董事的邀请回归担任CEO。……我非常荣幸得以再次领导这个杰出的团队,我的任务明确:聚焦优秀创作,用无双的、勇敢的故事去激励一代代人。”

艾格重新上任第一件事是啥?我觉得,应该是推进《阿凡达2》在中国上映的问题。这事儿,今天已经有了最新回应: 12月16日同步北美,全国公映

后面,就让我们继续期待他的作为吧!

下面这篇文章,《罗伯特艾格执掌迪士尼的15年》我写于艾格2021年卸任之际,为其十五年的传奇做一点梳理,但当时文章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发布。恰逢艾格回归,本文或许能给大家带来一些信心。

从宇宙第一到负债裁员

2020迪士尼冰火两重天

2020年初宣布即将卸任迪士尼CEO的罗伯特艾格,可能很难想到,在疫情这个黑天鹅的影响下,2020年对迪士尼,居然是这么艰难的一年。

在这之前的2019年,96岁的迪士尼刚刚走过自己的高光时刻。这一年,连续四年稳坐好莱坞六大头把交椅的迪士尼,产出了超过100亿美元的年总票房——这也是世界影史上,首次有单个电影公司的年度票房站上百亿美元的巅峰。这个数字对电影业是什么概念?2019年,中国整个国家的电影总票房才有642亿人民币,这里面,还包括了《复联4》等超英电影的救市。

这一年,全球的7部“十亿美元级”的电影中,有6部为迪士尼旗下出品,其中《复仇者联盟4》更是以27.98亿美元的超高票房,独占影史票房第一的鳌头。这一年,迪士尼还以71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20世纪福斯。这桩世纪并购之后,迪士尼2019年在北美地区的票房占有率接近40%,几乎是好莱坞五大中第二三四名的华纳、环球和索尼相加之和。

而作为一家近百年的全球文娱传媒帝国,电影只是迪士尼收益的九牛一毛。从主题公园到衍生品出售,从流媒体到IP授权,2019年,迪士尼全年的营收达到了惊人的695.7亿美元,仅主题公园和酒店度假村的营收就超过250亿美元。

坐拥如此傲人的成绩,罗伯特艾格本想功成身退,由曾负责主题公园业务的包正博接任CEO,没想到随之而来的新冠疫情让公司经历了空前挑战。乐园关闭、电影延期、游轮停运、制作暂停、现金流紧张、大批员工被裁或被迫放无薪假……2020年,迪士尼净亏损28.3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4亿),超过3万2千名员工被裁员,同时净负债达407.14亿美元。

严峻形式下,迪士尼股东们紧急召回了执掌公司15年的艾格。这个像米奇一样的乐观主义者,一方面果断(且冷酷无情)地停薪、裁员、融资、缩减员工的分红和退休金、减少电影和电视剧投资,一方面把更多精力放到流媒体业务上。Disney+在推出的第一年就签约超过7000万户,再加上旗下的Hulu和ESPN,米老鼠帝国已经成为Netflix的最强竟争对手。

在艾格的强势操作下,迪士尼在巨亏180亿元的业绩情况下,股价反而回升,累计上涨了逾17%,超过了标普500指数12.90%的涨幅。12月11日,迪士尼在线上召开了2020年投资者大会,一口气公布了50部电影和剧集项目,同时对外透露了Disney+、Hulu和ESPN+三家流媒体平台未来发展的具体细节,此前8月公布的新流媒体品牌Star也正式亮相,宣布其内容将来自ABC、FX、Freeform、Searchlight、20世纪工作室等平台。一波IP大招放出,迪士尼股价应声大涨13%,飙升至174美元的历史高位。

打造超级IP商业巨轮

艾格的开放谦逊和始终创业

历史上几乎没有一家公司,能像迪士尼一样对文娱产业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迪士尼蓬勃发展的十五年,全球10亿美元+的电影,迪士尼就占据了25部。更惊人的是,迪士尼这25部10亿美元+,均出自近十年之内,占据了近十年的64%之多,足以证明了迪士尼一家独大的统治力。相应的,几乎每个公司都想要成为迪士尼或者模仿迪士尼。

这种模仿不止在北美,在中国,电影行业的传统五大,华谊、光线、博纳、乐视(融创)、万达的老总都曾公开表示想做中国的迪士尼。新入局的文娱行业玩家,如腾讯影业、阿里影业,甚至泡泡玛特,也都有个“中国迪士尼”的梦想。迪士尼的成功,也让IP(Intellectual Property)这个词,成功成为了这十年文娱行业人人追捧的“财富密码”。

作为美国最成功的CEO之一,罗伯特艾格不仅把迪士尼从创意枯竭、管理层内斗、财务受损、士气低迷的泥潭中拯救出来,还把公司动画拉垮、真人赔钱的好莱坞六大倒数第一,发展成市值突破三千亿美金,称霸影视制作、宣发、文旅、授权衍生、传媒电视、流媒体等多个领域的商业巨轮。

他本人勤奋谦逊、开放且务实的人格魅力,也征服了众多商业伙伴,甚至竞争对手。在他的斡旋下,罗伊迪士尼、乔布斯、乔治卢卡斯、索尼公司等出名的难搞人物都与其达成了合作,并做出了有利于迪士尼的选择。乔布斯曾惊讶地表示 “愿意尝试可能颠覆自家商业模式的人,我在娱乐行业中还是头一回遇见。”就连竞争对手Netflix的CEO里德-哈斯廷斯 (Reed Hastings)也忍不住盛赞他领导的Disney+, “我从未见过有新入局者能如此好地学习并掌握这一行业的游戏规则。”

艾格对竞争者包容友善,敢于尝试新事物。即便在TikTok刚刚“挖角”他手下的一员大将时,他也毫不吝惜地公开表达对TikToK的赞美,“它不仅是一个创作工具,还是个分发工具。你在家就可以把你的故事讲给数百万人。这种强大的工具赋予人们创作更多与本地相关的故事的能力,无论是跟你的国家,还是你的城市,甚至是你的街区、你的家庭相关。这种现象会继续发展。我认为TikTok取得很大成功,因为它与年轻人们产生了共鸣。全球的娱乐业都在成长。”

而且,由于拜登政府正考虑任命艾格为驻华大使,他的个人影响或将远超文化和商业的范畴。因此,无论是从商业角度还是文化角度,这个全球超级IP之父的领导和经营哲学都值得仔细研究。

从打工人到CEO

坚韧、乐观的职人精神

如今的罗伯特艾格是迪士尼的灵魂主帅,是三次辞职股东都舍不得放走的宝藏CEO,但在十五年前,罗伯特艾格的上位可谓是困难重重,不仅经历了15轮的马拉松式质询,还一上任就遭遇了已故创始人华特迪士尼亲侄子罗伊的起诉。连艾格本人都在其自传中表示,竞选CEO的过程,“是我在职业生涯中第一次迎头面对如此程度的焦虑。”

艾格的上位为何会饱受争议?这一切还得从他的前老板迈克尔艾斯纳说起。

作为一家近百年历史的老店,迪士尼在创始人华特迪士尼手中曾大放异彩,不仅创造出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动画、第一部动画长片以及第一部彩色动画片,第一个粉丝俱乐部,第一座主题乐园……更重要的是,迪士尼的米老鼠形象,已经成为了美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底蕴。如果说麦当劳生产汉堡包。迪士尼生产的则是“给人们带来欢乐。”在歌颂和培育美国价值观上,迪士尼无疑是20世纪最成功的营销故事之一。

但随着创始人离世和几轮高层权力更替,1984年,迪士尼在付出惨痛代价之后,击退了来自索尔·斯坦伯格的恶意收购,市值只剩下19亿。这时,艾格的前老板,派拉蒙的前总裁兼COO,迈克尔·艾斯纳被股东会选为家族第一位外聘CEO。

当时最打动迪士尼股东的,是艾斯纳的这样一番话:“ 迪士尼是一家创意型公司,最后,创始人会去世,或者被排挤,或者转向其他的方向。不可避免的公司会被生意型的领导接管,而这些人只会守成,只管效益,只会削减成本。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阻挠公司的创新和新陈代谢。时间一长,公司会僵化、衰弱、死亡。而他正是创意型的人才。”

这样一番话让艾斯纳得到了迪士尼大股东的全力支持。也成了他后来在董事会独掌大权的靠山。

实事求是地讲,迈克尔艾斯纳执掌迪士尼的21年里,他也确实做到了他的承诺,21年里,迪士尼贡献出《小美人鱼》、《狮子王》、《美女与野兽》、《风中奇缘》、《花木兰》等佳作,一度复兴了迪士尼的动画黄金时代,他设立的试金石影业也贡献出《死亡诗社》、《风月俏佳人》等口碑票房都上佳的作品。除此之外,他在商业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他刚担任主席时,迪士尼的净利润在 1 亿美元左右,当他辞职时,年净利润已达 45 亿美元;1984 年迪士尼股值是 1.33 美元,20 年后当他卸任时则达到 25 美元。

在他任职期间,迪士尼电影的数码碟片销售、付费电视频道尤其是 ESPN 体育频道、各种各样的衍生品、百老汇以及游乐场特别是游乐场内部的酒店,从边缘产业变成了给迪士尼带来巨大利润的企业,此外,他还收购了ABC电视网、韦恩斯坦的米拉麦克斯影业,(后者发行了《低俗小说》、《英国病人》等一系列影史佳作),以及战略性地与皮克斯深度合作,发行了电影史上第一部电脑动画《玩具总动员》。在艾斯纳的掌控下,迪士尼从一个市值不到20亿的公司发展成为市值超过400亿美元的娱乐帝国。

但是,天才内容人的另一面,是他的独裁性格和职场PUA。他常常用完美主义和微观管理的理由,对身边人的一点小事吹毛求疵。多年的独裁统治让他几乎无法忍受任何一个人当他的副手。无论是跟随他19年的杰弗瑞艾森伯格、30年的老朋友奥维茨、还是迪士尼的亲侄子罗伊迪士尼,最终都受不了他的性格。他与艾森伯格、韦恩斯坦、奥维茨等人的数场撕逼大战也给公司带来了极大损失。乔布斯更是与他直接闹翻,直接放话“只要艾斯纳在位一天,就没有和迪士尼合作的可能性。”

在与迈克尔共事前,艾格是ABC总裁,他是由于并购重组加入迪士尼的。他在ABC的总裁职位,是从凌晨4点起床到电视台打杂的初级工作一点点晋升上去的。也正是从底层起家的打工之路,让罗伯特练就了坚韧、勤奋和乐观,和追求极致的职人精神。直到现在,他仍保持每天4点15起床,一周锻炼七次的自律作息,并总能对职场上一时的压力和焦虑状态保持乐观。

即便如此,与PUA大师迈克尔的共事也并不容易。艾格在其自传中形容他们的关系“忽冷忽热”,在加入迪士尼之后,艾格一方面要忍受迈克尔和几任副手的明争暗斗(他形容当时公司的氛围像父母争吵不休的剑拔弩张),又要努力适应迪士尼战规部对并购公司极度傲慢且等级森严的企业文化冲击,还要防止迈克尔疑心其觊觎他的权力宝座,工作实在是艰难。

即使是在被任命为迪士尼COO之前,迈克尔也还是在释放对艾格的不信任,艾格描述那段时间“他时常依赖于我,让我觉得假以时日他便会把我任命为首席运营官,而后又把我拒之千里之外,让我再次落入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中。”,在任命前一周,迈克尔还当着股东的面,公开表示艾格没可能当COO,连艾格的同事都劝他赶紧离职算了。但和杰弗瑞卡森伯格等人不一样,艾格压抑了所有的负面情绪,他坚信, 不要把心思放在别人的看法和人际斗争上,抓紧时间做自己该做的事。在迈克尔独掌公司三年后,他终于被任命为公司的首席运营官。

在艾格担任迪士尼COO的第五年,迈克尔令人窒息的完美主义和微观管理,还是导致了他的众判亲离。2004年,借着迈克尔在法国迪士尼项目的战略失败,华特迪士尼的亲侄子罗伊联合股东发起了一场“拯救迪士尼”的活动,罢免了他董事会主席一职,2005年,迪士尼已经在好莱坞六大排倒数第二,公司动画业务创意枯竭,ABC陷入收视低谷,对主题乐园的廉价开发降低了游客量,最重要的是,迈克尔对每个人的微观管理让公司士气低迷,没能和公司的合作伙伴保持良好关系,尤其是皮克斯。

迈克尔被赶走后,作为二把手的罗伯特艾格也成为股东会质疑的对象。在公司低谷时期,艾格也担任了领导人,每个人都怀疑艾格能否给公司带来新风气。因此,即使经过了15轮质询,罗伊迪士尼还是和股东斯坦利一起,以竞选不公为由起诉,要求换人。

用谦逊和坦诚解决危机

艾格式的商业谈判之道

人事危机,成了艾格走马上任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而其中最紧要的,就是改善与迪士尼亲侄子罗伊,和皮克斯CEO乔布斯的关系。

在与罗伊单独沟通后,艾格了解到,罗伊起诉的根源,是他没有被迈克尔和股东会尊重。作为华特迪士尼的亲侄子,他被迈克尔以董事会强制退休年龄的规定挤走,这对他来说好像被排挤出家门外一样难受。于是,艾格提出,给罗伊安排荣誉退休的位置,在总部设立办公室,让他再次把迪士尼当成自己的家。一系列表示尊重的举措,让罗伊主动撤诉。一桩可能成为巨大危机的时期,就这样轻易解除。艾格总结道“一点点的尊敬,有之便能够四两拨千斤,缺之却往往造成惨重的代价”。他认为,这条理念,在此后迪士尼完成的四桩大型并购案中,“比数据分析的总和都重要。”

尊敬与坦诚,在艾格与乔布斯的交往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而缺乏尊重,恰恰是迈克尔与乔布斯交恶的核心。迈克尔认为科技对内容不够尊重让乔布斯觉得受到冒犯,而乔布斯暗示迪士尼创意枯竭则让当了一辈子创意总监的迈克尔觉得受到侮辱。艾格的第一次致电,乔布斯直接表示,和迈克尔共事了十年的艾格不会有啥改变的。

但乔布斯很快就“真香”了,艾格先是表示自己是资深乐迷和iPod铁粉,又提出是否有可能让迪士尼的电视节目在iPod上播放的构想。听到这个想法,乔布斯很快飞到艾格的办公室,兴奋地展示了他最新款的视频版iPod。

艾格上任迪士尼CEO两周后,他就站上了苹果的发布会,宣布包括《绝望主妇》、《实习医生格雷》、《迷失》在内的迪士尼五部电视剧可以在iTunes上下载并在视频版iPod上播放。

“我知道你们想的是什么,但我来不是那个原因。”艾格在苹果发布会上说。没有人知道,在那个时候,艾格已经早有了大胆的想法,并已经在为此布局,那就是—— 收购皮克斯。

没有创意,就买来创意

彼时,没有人认为迪士尼有可能收购皮克斯。那时的迪士尼,在近十年的动画制作上花费了十多亿美金,损失了近4亿美金的成本,但口碑和票房双丰收的作品却几乎没有。而皮克斯虽然体量较小,创立较晚,但在CEO乔布斯、约翰拉塞特和艾德卡特姆的带领下,已经出品了包括《玩具总动员》、《怪兽公司》、《海底总动员》在内的五部佳作,导演约翰拉塞特已经捧得两座奥斯卡小金人和五项奥斯卡提名。其中,《海底总动员》不仅打破了《狮子王》的影史最卖座票房纪录,人们对主角尼莫的喜爱甚至一度让小丑鱼因过度捕捞而濒临灭绝。

这样一家欣欣向荣的公司,在当时市值已经超过60亿美元,其中一半的股权都在乔布斯手中。彼时乔帮主已经回归苹果,但无论是迪士尼股东会还是华尔街,都觉得,没有人会想出售这样优秀的公司。

艾格也这样想,他回忆,当他给乔布斯打电话提议收购皮克斯时,整个人都因紧张而汗流浃背。在这场商业谈判中,他没有掩饰迪士尼需要皮克斯的“绝望”。两人面谈时,乔布斯在白板上写下一堆收购的缺点, “迪士尼文化会毁掉皮克斯”、“拯救迪士尼会把约翰和艾德累得筋疲力尽”、“分心会扼杀皮克斯的创造力”,艾格只提出了一个实打实的优点: 迪士尼能因皮克斯起死复生,约翰和艾德也能在一幅更大的画布上作画。

这个实打实的优点,打动了以改变世界为使命的乔布斯,也让谈判得以继续。

接下来,艾格又用诚意和尊重说服了激情澎湃的动画导演约翰,和安静内敛的计算机极客艾德。在并购皮克斯的案例中,艾格的尊重又一次发挥了魔力,他毫不吝惜自己对皮克斯创意的赞美,而约翰也同样真诚地表达了对迪士尼的挚爱。作为动画迷,正是迪士尼让约翰立志走上动画之路,拉塞特从高中就给迪士尼电影公司写过影迷信,并且是迪士尼创办的加州艺术学院动画班的第二名学员。从学校毕业后,拉塞特就入职了迪士尼,没想到当时的领导居然觉得计算机动画没前途就把他解雇了。

艾格表示,如果并购成功,希望邀请约翰和艾德执掌迪士尼的动画制作。这对科技极客艾德很有吸引力,对动画影迷约翰则简直是美梦成真。

乔布斯、约翰和艾德帮助艾格说服了迪士尼的董事会。就这样,在上任不到半年,艾格就完成了收购皮克斯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现在看来,迪士尼对皮克斯的收购有一点反向并购的意思,他引入了乔布斯为迪士尼最大的个人股东,约翰和艾德执掌了迪士尼的动画制作,效果也确实如他所说,迪士尼的动画“起死回生”。

收购皮克斯的十五年里,迪士尼动画工作室陆续推出《魔发奇缘》、《无敌破坏王》、《冰雪奇缘》、超能陆战队》、《疯狂动物城》等佳作,拉塞特把创新的叙事注入迪士尼动画的灵魂,艾德的先进科技则迪士尼动画拥有了冰雪效果、动物毛发等“黑魔法”加成。

两人还把皮克斯著名的“以下犯上”企业文化带到了迪士尼。把动画创作从“坐在玻璃房的大老板们指手画脚”,变成了每一个人都能对故事提出自己的建议,而不用担心会引起别人的反感的过程。

并购皮克斯的成功,让艾格坚信了“买创意”的可行性。从他被任命为CEO起,他就提出了三个明确的战略优先事项:

而皮克斯的并购恰巧完美符合了他的战略。于是,他开始以皮克斯为标杆,寻找具有全球价值的科技+IP公司。顺势,他将目光瞄准了刚刚推出《钢铁侠》的漫威影业和乔治卢卡斯的卢卡斯影业。

与皮克斯不同,当时的漫威影业,虽然靠《钢铁侠》开启了漫威宇宙的成功第一步,但其捉襟见肘的财务状况使其极度需要一个“金主爸爸”。虽然拥有无穷无尽的IP,但最受欢迎的英雄改编权基本都卖给别家,蜘蛛侠、X战警、蚁人等热门IP分别散落索尼、福克斯、狮门等大厂,就连拍钢铁侠的启动资金都是把美国队长和雷神抵押才换来的。而且,在当年,漫画改编的超级英雄电影并不被好莱坞看好,其他大厂的几次试水几乎都是失败告终。

迪士尼股东会和外部同行也都不看好,因为花四十亿高价并购漫威也买不到蜘蛛侠,其他热门IP也大都名花有主。最大个人股东乔布斯更是特别讨厌肤浅的超级英雄,觉得漫威完全比不上皮克斯的价值。

但艾格却看重了漫威超千个IP的可能性,以及凯文费奇漫威宇宙布局的野心。在他看来,漫威缺乏的只是资金和成熟的电影制作能力,而这正是迪士尼擅长的。出于对朋友的信任,讨厌漫画的乔布斯推动了这次并购。

事实也证明,这次并购,绝对是21世纪文娱行业最划算的交易。42亿美金收购的漫威,在之后的十余年,为迪士尼贡献了超过220亿美金的票房收入,还不包括衍生品等其他收益。艾格也利用他圆融的沟通谈判手法,巧妙地将散落各地的英雄IP逐渐收入麾下。流落在狮门影业的黑寡妇、黑豹等不仅回归,还铸就了现象级影片和迷影文化。即使和最强硬的索尼和最难搞的蜘蛛侠,他也靠小蜘蛛荷兰弟的奶萌一哭,四两拨千斤地挽回了合作。

有了前两次并购的成功,迪士尼的买买买一发不可收拾,40.5亿收购卢卡斯影业后,星球大战新三部曲第一部原力觉醒就高达20亿票房,三部新传加上两部外传超过50亿的票房收入,再加上未来9部电视与电影作品,和迪士尼乐园星战主题游乐园、与数不清的IP授权衍生品,收购卢卡斯的收益已经无可估量。

2019年,艾格促成了和默多克的福克斯传媒帝国的又一桩世纪收购,712亿美元的灭霸式收购不仅让迪士尼获得了X战警、死侍等超级英雄,辛普森一家、阿凡达等IP顶流,还获得了福克斯电视台、Hulu等流媒体,福克斯的流媒体加上迪士尼的ESPN+和Disney+,让迪士尼成为Netflix在流媒体领域的最强对手。迪士尼的钞能力加上艾格的资本运作,迪士尼收集齐了最强IP和最强渠道,成为文娱届当之无愧的“灭霸”。

“迪士尼化”带来的蝴蝶效应

尽管艾格在自传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坦诚,但任何人都无法完全客观的评价自己,作为职业经理人,艾格对公司的管理十分成功。 但作为文娱行业的领头人,他缺乏该行业最需要的素养:创意。而且越是成功的职业经理人越习惯从收益的确定性考虑问题,但不确定性,恰恰是整个影视行业的魅力所在。

作为行业的龙头老大,迪士尼无疑起到了示范作用,艾格的资本运作越成功,给整个行业带来的影响也越大。毋庸讳言,艾格执掌迪士尼的十五年,也正是整个好莱坞逐渐失去创意,固步自封的十五年。

拿皮克斯举例,虽然约翰和艾德用叙事和科技让迪士尼的动画质量起死回生,但对于皮克斯,乔布斯当年在白板上的缺点,几乎都应验了,分心确实扼杀了皮克斯的创造力,皮克斯的故事也开始“迪士尼化”。

“迪士尼化”是指一种典型的只存在于迪士尼公司出品电影中的技巧,它们用来迎合这家公司的合家欢特定观众群。而这套技巧是迪士尼在几十年的实践中,为商业最大化而建立的。从叙事策略上,迪士尼的故事都有着一个古典的内核。主人公原本过着平静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外来力量介入,改变了主人公的生活,并开始寻找恢复的方式。它预设了正邪两面,而正义的样子就是最开始的样子。同时迪士尼会宣扬时代最主流的家庭观、价值观,以迎合最广大的观众群。早期的白雪公主睡美人相夫教子做苹果派,中后期女权盛行就让花木兰认识自己,到冰雪奇缘女人自己的魔法不用再压抑,疯狂动物城更是加入政治正确因素。这一切都是为了迎合最大众的群体。

皮克斯的故事则要与时俱进得多。它的内核通常都是接受改变,与改变共存。《玩具总动员》的结尾,胡迪接受了巴斯光年的存在,将安迪的关心分给了巴斯光年。而如果是在传统的迪士尼故事中,巴斯光年通常会被描绘为破坏乌托邦的恶魔,应该予以驱逐。

并购后价值观的碰撞,让迪士尼化的皮克斯,思想不再深刻。这从收购之后的电影票房和口碑可以看得出来。收购后,双方真正意义上联合制作的三部电影《赛车总动员 2》、《勇敢传说》、和《怪兽大学》票房和口碑都不佳。在此之前,皮克斯电影上映之后的“好口碑”表现是很明显的,影片会获奖,在各类评分网站上会有好评。但是这三部却不然,《赛车总动员 2》的口碑达到了历史最低,《怪兽大学》成为第一个没有得到奥斯卡提名的皮克斯电影,《勇敢传说》的票房也比较低迷。

比电影内核迪化更致命的是,迪士尼把皮克斯的IP更多地看作了乐园和衍生品的收入来源。于是,并购后的皮克斯开启了各种《总动员》和各种续集,很多电影,如《赛车总动员》和《玩具总动员4》从拍摄之初,就是为了乐园和衍生品的收益而来。如果说中国电影还在给电影植入广告,那么迪士尼已经是把电影本身就拍成一个大广告,吸引观众去游乐园买周边。

皮克斯在2010年之前15年(1995年始)时间里,共打造11部动画电影,其中10部为创新电影(非续集开发),部部获得口碑票房双丰收。

2010年《玩具总动员3》上映后,皮克斯在迪士尼的引领下开始大规模的重启续集项目。2010年至今的10部作品中,有6部为续集项目,只有4部为创新电影。且这些续集项目,口碑评分较低,其中以《赛车总动员》系列最差,所有续集作品都未获得奥斯卡的青睐。

同样往广告里插播电影的还有星战系列。迪士尼从收购时就没有采纳乔治卢卡斯的故事大纲,坚持“迪士尼化”故事和“复古怀旧”的视觉效果。乔治想要每部都要推出新世界、新故事、新角色和新技术,迪士尼却只想赚老粉的情怀钱。乔治卢卡斯的沮丧地在媒体上说,“把公司卖给迪士尼,就像是将自己的孩子卖给了拐卖儿童为娼的人贩子。”

对于漫威,迪士尼也把PG13级的阳光健康,和迪士尼化的电影工业叙事套路结合起来。每部电影都是工业化的精致流水线作品,西瓜视频创作者阿test把这种套路总结为:“好人被虐坏人得道然后街头追逐,好人被虐坏人又得道然后室内追逐,嘴炮、打斗、闹矛盾,然后空中追逐,颓废沉沦又诉苦,然后变得成熟,最后坏人被虐好人得道,心里好生舒服。”

在这种套路下,所有迪士尼的电影几乎都必须是乐观主义的,这是该公司的基因。无论是迪士尼公主翻拍、漫威、星战、还是不如说是迪士尼擅长的魔法片,影片缺乏一个统一的科技观作为基础。永不放弃,最后是这种精神获得了胜利。这种精神胜利法带来另一个问题,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因为任务的极端简化,导致几乎没有可以勾引观众悬念的地方。

过去十年中,有太多富有才华的作者导演,从迪士尼头部项目中“撤退”,闹得不欢而散。以超英电影为代表的IP大片,越来越倾向于听话的非知名导演执导。

曾多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的大卫·芬奇,2016年高调宣布离开迪士尼《海底两万里》项目,并抨击杀死影片的是“迪士尼的企业文化”。以“血与冰淇淋三部曲”在独立电影界富有盛名的导演埃德加·赖特,2014年因创作分歧退出漫威《蚁人》项目,直言漫威方要求其大量修改剧本酿成“悲剧”。后来《蚁人》被佩顿·里德接盘,埃德加·赖特称他永远不会看《蚁人》这部电影。

迪士尼的强势制片碾压导演的制作方式也影响到了其他片场。《疯狂的麦克斯4》导演乔治·米勒原本要执导DC《正义联盟》,但在选角阶段就与制片协会发生分歧,而被迫叫停……“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就曾坦言自己有《星际迷航》情结,为此撰写了一部R级的《星际迷航》电影剧本,但片方派拉蒙却迟迟不敢许诺该项目。

除了因创作分歧而分手,几乎所有知名的独立导演,都与大片厂的头部 IP项目无缘。迪士尼风头正盛的几年,大片长一度除了超英电影或是翻拍 IP,没有别的项目供选择。

每部迪士尼电影,从场景主题公园设计风格,到人物的酷炫变装,都能让熟悉的消费者立刻意识到,他们全是为迪士尼的线下游乐场打的广告,因为有宣传主题乐园的任务,我们就不难发现,影片中代表未来的交通工具、人们的衣着打扮,都可以改造为某种游乐设施或衍生产品。所以一切都是生意经,这是一大盘棋。

2018年十月,斯科塞斯在接受《帝国》杂志采访时表示:“ 漫威的影片(movie)不是电影(cinema),而更像是主题公园或者游乐园。我努力尝试看其中一些片子,尽管它们制作精良,演员表演也可圈可点,但我还是难以下咽,因为这些影片没有能真正传达真情实感和心灵交汇。”

在文章当中,斯科塞斯道出了自己“痛批”漫威影片的原因:“让人悲哀的是,现在的境况是我们有两块完全不相干的土地:一是全球性的视听娱乐产品,二是电影(cinema)。这两者偶尔还会发生重叠,但已越来越少。我害怕的是:两者之一在经济上的主导地位,正被用来边缘化甚至贬低另一方的存在。”

用更直白的话来说,斯科塞斯担心, 以漫威影片为主的、主打视听语言的“影视快消品”的泛滥,会极大程度上影响到电影表达的创新,让电影创作慢慢失去里独特性和“冒险精神”,变成仅仅只是为了满足特定消费需求的资本的“附庸”。

漫威系列正是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下的典型产物:从2008年的《钢铁侠》开始,除了《复仇者联盟 4》等特殊作品外,几乎所有漫威影片的成本都被严格控制在1.5 亿-2.5 亿美元之间,规模体量高度统一。 而想要达到该效果,意味着所有作品的制片流程、环节必须极其相似,从而尽可能避免一切意外。

尽管观众对IP审美疲劳的言论甚嚣尘上,但架不住IP就是赚钱啊……翻开2019年迪士尼的片单发现,今年迪士尼将要上映的电影几乎全是IP系列影片后续与老片翻拍:漫威系列的《惊奇队长》和《复联4》,星战系列的《星球大战9》,系列动画《沉睡魔咒2》、《冰雪奇缘2》、《玩具总动员4》,改编自著名畅销小说的《阿特米斯的奇幻历险》和纪录片《企鹅》,甚至还有三个知名IP《小飞象》、《阿拉丁》、《狮子王》的翻拍—— 一共11部电影,没有一部出自原创剧本

事实上,不止是今年,也不止是迪士尼,往前的二十年中,几乎所有好莱坞大片场的原创电影都在逐渐减少。1994年好莱坞六大尚有51%的原创电影,到了2014年则只剩25%不到,去年更是只有10%左右。

更重要的是,在《复仇者联盟4》《狮子王》《玩具总动员4》甚至《阿拉丁》等“大IP电影”的夹击下,其他一些电影已然没有喘息的机会。好莱坞普遍认为,按照现在的票房趋势,未来好莱坞的原创电影会更少、投在这类电影上的发行费会变低。像马丁斯科塞斯这样的导演,可选择的空间也将越来越少。

更可怕的是,观众对IP的审美疲劳,正在逐步显现,2019年,虽然海外(指美国之外的电影市场)票房收益来到了311亿的历史新高,但美国的本土票房却下降了4%。近五年,美国的电影总票房已经持续靠票价涨价来拉动,观影人次则是越来越减少。

从当前看,艾格运营的迪士尼无疑是成功的,IP领航下迪士尼的全产业链一片繁荣,但这样的策略就像赤壁之战的铁索连船,一旦有一天观众对IP不买账了,兴趣丧失的火焰则将飞快反噬整个行业。而到那时,IP已经将原创电影的市场空间挤占殆尽,这样的高风险,其实是整个行业都承受不起的,

从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维度看,迪士尼对文化产业带来的重大影响,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三十多年前,迈克尔艾斯纳曾经打动迪士尼股东说的那段话,也许一语成谶。

迪士尼是一家创意型公司。不可避免的公司会被生意型的领导接管,而这些人只会守成,只管效益,只会削减成本。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阻挠公司的创新和新陈代谢。时间一长,公司会僵化、衰弱、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