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哥娱乐网 明星 《我在岛屿读书》光是听他们聊天,我就能看上100集

《我在岛屿读书》光是听他们聊天,我就能看上100集

文/叶秋臣

我很喜欢逛书店。

在书籍的海洋中,感觉自己能够短暂地告别外界的喧嚣,沉浸在文字中体会和憧憬,并且享受到精神和灵魂被填满的充足感。

因此,当看到余华、苏童、西川和房琪参与江苏卫视《我在岛屿读书》这档节目时,内心是非常欢喜的。

看过第一期之后,更是意犹未尽。

说实话,光是听这些文学大家们坐在那里聊天,我就能看上100集都不会厌倦。

每每说到志同道合之处,就微笑着频频点头,然后默默地将这些文字在脑子里又复述一遍。

仿佛自己也与书友们进行了一番深度探讨似的。

之所以产生了那种亲切的感觉,是因为文字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苏童说,书能够哺育人的精神世界,作者是藏在文字背后的影子。

过去,我们或许只能与书中的文字相遇。

如今,我们通过《我在岛屿读书》与这些创作文字的写书人有幸相遇。

何其幸运。

西川说,其实阅读这个概念是很广泛的,不仅仅限于纸面上的文字,还有看画、听音乐。

好的歌词,在他看来也是一首美妙的诗歌。

所以不必拘泥于形式,能够从中汲取到知识和力量,就会内化为自己的财富。

如果要读书,选择什么作品呢?

房琪说,学生时代她喜欢读言情小说,也并不觉得读这些很丢脸。

没错,这就是一代青年极具代表性的阅读习惯,不必感到羞耻。

因为只要读书,能够从中获益,那么书就是有意义的。

但是,我很赞同苏童下面这番话。

虽然读书不分贵贱,但若想让其中的内容推动你走得更远,思考更深,还是建议选读优质的经典作品。

因为那是经过一代代筛选出来,是沙砾中的珍珠。

这里,叶秋臣很想说说鲁迅。

我人生中所做的第一台手术,术后恢复的时间就是鲁迅的文字陪我一起走过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喜欢这样的文字。

他们往往只认为鲁迅的代表标签是“犀利”,却没有发现他细腻且感伤的一面。

但是,别放弃去读。

就像余华在节目中提到的,有时候很多人都说一本书好,但你并未产生共鸣,可能只是因为你与这本书还没到真正相遇的时候。

苏童也是直到快60岁,才开始喜欢《白鲸》那类看似臃肿但却越来越有味道的文字。

余华在节目里说,自己过去其实并不喜欢鲁迅的文字,家里一本他的书都没有。还是到了35岁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才又一次重读了《狂人日记》。他马上大受震撼,继而又去谈了《孔乙己》。

《孔乙己》的开头就是绝佳的笔触,结尾又是恰到好处的留白。

很巧,《孔乙己》也是鲁迅文字中我最喜欢的一篇。

鲁迅就像西川说的,他比同时代的人更懂文学,他是一个真正的作家。

在看节目时,我听到此话不断点头认可,因为这也是许多年来我对鲁迅先生的评价,在此处竟然不谋而合了。

鲁迅不仅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标杆,他的影响必将走得更深,更远。

等多年之后再看,或许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我在岛屿读书》第一期结尾处,节目为观众们展示了很多喜欢读书的朋友。

其中,有一个小孩子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

当大多数的人都在捧着手机刷短视频,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吸收不成体系的知识时,你会感慨这些依然捧着经典作品手不释卷的人,有多么可贵。

而且,还是一个孩子。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

我们期待看到什么样的未来,在孩子的身上就能获得答案。

如果现在的孩子们都能偶尔放下电子设备,远离低质游戏和娱乐,徜徉在书的海洋中,那该是多么美好的画面呢!

真的,读书会成为我们一辈子的财富。

如苏童所言,当多年后的年老之时,会发现多读书不会令你后悔,这是他作为过来人的经验之谈。

通过读书,可以将自己的天地无限延伸至书中的世界,会创造更多的记忆,对世界的理解也将更加丰富和深刻。

所以,请给自己的精神和心灵世界留一点空间,让读书给予你能量和信念。

这个精神塑造的过程,就是全民读书的意义所在。

文/叶秋臣

———————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叶秋臣)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欢迎转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