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喜悦的夏天》能成为我本周的最强期待。
在看完它的预告片后,我彻底上头了。甭管任何大导新作,都别想降低我对它的期待值。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喜悦的夏天》可谓几年都难得一见的国产电影。
它能让我想起国产史上最让人欢乐的神作,比如志飞哥导演的《逐梦演艺圈》和冠希哥主演的《时差7小时》。
后两部电影,一直是我心目中国产神作的最强喜剧。
很多喜剧片,不如它们好笑,比它们好笑的喜剧片,不如它们深刻。
说它们深刻,就是它们懂得用凌乱的叙事拍出了这个时代的乱,在它们让你感到欢乐后,还能感受到这个时代的巨大荒诞。
志飞哥十二年磨一剑,既让我们看清逐梦演艺圈的潜规则,也能让我们看清电影专家们的真面目。
比如某两位不便透露姓名的专家领导这样评价《逐梦演艺圈》。
而《时差7小时》让我们认识到钞能力,只要有钱,就能请自己的爱豆陪自己演电影。
这些电影在公映后,掀起的热烈讨论,观众这才明白,为何说高级的喜剧源于悲剧(陈佩斯语)。
现在,《喜悦的夏天》只用几张海报和预告片,就让我为志飞哥担忧,在11月11日这一天开始,他恐怕难以保持国产第一神作导演的宝座了。
当然,《喜悦的夏天》还没有公映,能否成为三大神作的NO.1,我不敢肯定。但从它的海报和预告片来看,它是《逐梦演艺圈》的最大劲敌。
在仔细观摩了《喜悦的夏天》的宣发物料后,我发现它和《时差7小时》不仅有太多相似之处,而且拥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潜力。
先说相似之处。
《喜悦的夏天》由胡小兑自编自演,《时差7小时》由李倩妮自编自演。前者cue到了彭于晏,后者直接请冠希哥主演。
两部电影都有深圳制造的标签。
论海报质量,《时差7小时》略逊一筹。
不可否认,它和《喜悦的夏天》一样,也有充满童稚风的抠图。
比如,它的海报上声称,耗资2100万,影史最贵青春片,远赴海外拍摄。这似乎在告诉英国人民,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再比如,海报用流行语强调了卖点,“我晕,不爱上陈冠希都难”。
此外,《时差7小时》的海报底色是绿色。
这应该是双关语。象征着女主青春盎然的留学生活,也在暗示女主被两个男生绿了——我知道这一点,因为我看过。
《时差7小时》的不足之处是海报缺少电影感,过分倚重用对(wen)白(an)讲故事,而不懂得用画面叙事。
《喜悦的夏天》就高级多了。
它没有《时差7小时》那么多花哨的文案宣传,只有片名和上映日期。
这叫做大道至简。
没有文案的反常操作,让充满童稚风的抠图技法,有了一种返璞归真的魅力。为何这样说呢?因为它和上映日期构成了极强的叙事张力。
影片在双(guang)十(gun)一(jie)这天公映,时间点寄托了创作者的巧思,四女一男的画面,有创作者对这个时代阴阳不调的隐忧。
全国公映四个大字,代表了创作者们的用意,阴阳不调不仅仅是深圳的隐忧,也是全国各大城市的隐忧。
一张看似普通的海报,不用一句文案,就写进了创作者的家国情怀。
了不起!
欢迎大家和我一起细品《喜悦的夏天》的海报。
说到这里,你应该知道了,《时差7小时》把故事讲在明面上,禁不起细品,而《喜悦的夏天》将故事藏起来,让人细品,引导观众感受到它静水流深的魅力。
再说《喜悦的夏天》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潜力。
《时差7小时》在2004年公映,《喜悦的夏天》在2022年公映。
你们发现了没?
这两部神作像极了被砍头的豪杰,十八年后轮回归来本色不改,仍是一条好汉。
时间差告诉我们,《喜悦的夏天》像极了《时差7小时》的轮回转世,是它的2.0版。
我们也能从其他方面找到证据,《时差7小时》的李倩妮是自编自演,而《喜悦的夏天》的胡小兑是自编自导自演。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喜悦的夏天》比《时差7小时》更强悍,胡小兑才是与志飞哥争夺第一神作导演的最强人选。
《喜悦的夏天》的出现,意味着国产片三大神作终于成团了。三部电影都保持着惊人的一致,片名都是五个字。
五字片名是不是另有深意,我暂时想不起来——如果你想到,请在留言区告诉我。
我能想到的是,在电影院很不好过的今天,《喜悦的夏天》能横空出世,为中国电影贡献自己的力量,可以看出那啥们与众不同的领导才华。
在此,衷心预祝《喜悦的夏天》大卖,让它给这个寒冬带来久违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