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哥娱乐网 娱乐 23岁林青霞的贾宝玉造型,无敌了

23岁林青霞的贾宝玉造型,无敌了

近日,林青霞又登上了微博热搜。一名网友在她的微博下留言“姐姐娶我”,她回复道:“少来这套,娶嫁之事别再提了。”直率之中带些无奈,颇见网络精神。

林青霞息影已久。1994年的《东邪西毒》公映之后,影坛再无她主演的新作,只留下无数与她有关的电影记忆。

林青霞的电影代表作有哪几部?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刀马旦》《东方不败》《新龙门客栈》《重庆森林》……一部部经典之作,成就了风华绝代的银幕女神。

不过要说最“网红”的片段,《东方不败》中,她反串男角身着红衣仰头喝酒的一幕,让当代网友入脑入心。

《东方不败》并不是林青霞第一次反串表演。1977年的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中,她出演贾宝玉,与张艾嘉在大观园中演绎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林青霞与张艾嘉角色互换

邵氏公司出品的《金玉良缘红楼梦》,由李翰祥担任编剧、导演,林青霞、张艾嘉、狄波拉、米雪主演。

最初,公司安排23岁的林青霞饰演林黛玉一角,24岁的张艾嘉饰演贾宝玉。李翰祥面见了两位演员之后,发觉林青霞比张艾嘉高出许多。林妹妹怎么能比宝哥哥高?他当即决定两人的角色互换。

《红楼梦》这样一部长篇文学巨著,想用一部电影完整呈现是不可能的。

李翰祥在剧本创作时去繁就简,只保留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线。有关贾府兴衰的情节,以及贾琏、贾元春、贾迎春、薛蟠等人物,基本一笔带过,或者完全隐去。

如果说原著是一部描述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那么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就是一幅描绘大观园纯美爱情的画卷。

《金玉良缘红楼梦》是黄梅调电影,人物在情到浓处时,会以黄梅戏的曲调唱出心中的喜怒哀乐。不过,李翰祥没有拘泥于戏曲电影的拍摄手法,他并不苛求演员要有戏剧表演的身段,而是以传统爱情片的模式来拍摄,戏曲唱段只是烘托情感氛围的手段。

《金玉良缘红楼梦》作为一部爱情片,最大的看点就是林青霞和张艾嘉在影片中上演的情感戏。两位年轻演员充分发挥青春伶俐的特质,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演绎得缠绵悱恻。

影片中有三段表演堪称名场面,彰显出两位主角的不凡实力。

第一段表演“宝黛初遇”。张艾嘉出场时,抓住了人物柔弱的特征,同时还表现出少女对陌生环境的拘谨。林黛玉初见贾宝玉的那一幕,张艾嘉凭借羞涩的表情、闪烁的眼神,将少女复杂的内心世界诠释得精准到位。

林青霞出场时,把握住了贾宝玉大男孩的本性,拿着一架小风车就冲了出来。她一亮相,一个帅气、阳光、活泼的贾宝玉走进了林妹妹的视线。

林青霞从动作到神态,甚至是眼神,都像极了处在青春期的男生。可以看出,她在开拍之前做足了功课,才能在一出场时就把贾宝玉的形象立住。

第二段表演是“黛玉葬花”。这一段是张艾嘉的独角戏,她在葬花的同时,还要深情配合黄梅调唱段表演。“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一段唱词写尽了林黛玉被贾宝玉“拒之门外”的心酸。

这场戏对于人物而言至关重要,自此以后,林黛玉的健康每况愈下,为她的悲剧结局埋下伏笔。张艾嘉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林黛玉共情,最终完成了这一段动情表演。

第三段是“宝玉大婚”。贾宝玉掀开新娘子红盖头之后,惊讶地发现新娘不是林黛玉,整个人的状态由大喜转入大悲。林青霞的这段表演一气呵成。她先是捶胸顿足,继而嚎啕大哭,随后还有一大段唱词,将人物的心态表露无遗。

林青霞的表演极具爆发力和感染力,观众能够被她带入到电影情境当中,感受到贾宝玉万念俱灰的心境。

两位主角的表演均为上乘,但是影片上映之后,仍有不少质疑之声。批评者认为张艾嘉不是他们想象中的林黛玉。对此,导演李翰祥回应道:“情人眼里出西施,到底西施什么样,大概回家去看看老婆就知道了!”

李翰祥告别黄梅调电影

李翰祥将电影定名为《金玉良缘红楼梦》颇具深意。“金玉良缘”这个典故就是出自《红楼梦》,指的是薛宝钗的“金锁”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意思是门当户对的姻缘。

这个片名极具讽刺意味。贾宝玉和薛宝钗被强行撮合到一起,两人的婚姻并不幸福。李翰祥定下这个片名,加重了影片的悲剧氛围。

影片于1977年7月开机,同年10月公映,前后期制作历时三个月。当时《红楼梦》IP正热,香港几家公司抢拍。出品方为了争取有利档期,只得制作提速。李翰祥原计划奔赴韩国拍10天外景,为了赶档期无奈放弃。

《金玉良缘红楼梦》虽然在香港取景拍摄,但制作上仍然是精雕细琢。影片开场,导演用了一组镜头来展现贾府的荣华富贵。近景的古董珍玩,远景的庭院园林,无不透着奢靡气息,彰显了贵族气派。

邵氏电影的制作以精打细算著称,大部分动作片的服装和道具都是不断重复利用。不过,李翰祥拍电影,服化道方面是出名的严谨与高规格。因为他的电影能够保证卖座,老板邵逸夫通常都会给他的制作开绿灯。

细看《金玉良缘红楼梦》中的人物服饰穿搭,就会发现贾宝玉、林黛玉每场戏的服装、配饰都不相同,凸显出世家子弟的奢华。

这样的用心设计在今天看来是理所当然,但当时香港电影行业的服化道制作条件十分有限。李翰祥将一部古装片拍得如此细致入微,他是以创作艺术品的态度来拍电影。

邵氏公司为何要大手笔投入拍摄《金玉良缘红楼梦》?

李翰祥曾凭借《江山美人》(1959)、《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两部作品掀起黄梅调电影热潮。影片公映后火遍东南亚,让邵氏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梁山伯与祝英台》大获成功之后,李翰祥于同年离开了邵氏公司,奔赴台湾自创国联电影公司。1970年代初,李翰祥的国联公司经营失败,他重回邵氏公司。

李翰祥(左一)在《梁山伯与祝英台》拍摄现场

李翰祥回归之后,公司请他拍摄《金玉良缘红楼梦》,希望他能够重现往日黄梅调电影大卖之势。

虽然李翰祥兢兢业业地完成了拍摄工作,但是影片公映之后并未掀起市场波澜。因此,《金玉良缘红楼梦》成为李翰祥执导的最后一部黄梅调电影。

从创作角度看,名著改编是一把双刃剑。《金玉良缘红楼梦》的爱情故事严格按照原著的走向编排,导演的发挥空间较小,情节惊喜较少,对观众的吸引力也会降低。

从市场角度看,当时的青年电影人许冠文、洪金宝已经崭露头角。他们主演的喜剧片、动作片开始占据市场。新的时代来临,黄梅调电影已经无法引领市场潮流了。

今天再看《金玉良缘红楼梦》,林青霞和张艾嘉的表演已成绝美回忆。两位银幕女神展现出来的活泼与精致,在影史中留下了靓丽的一笔。

文/崔汀

The End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历史消息

↓ ↓↓